被《妖猫传》的色彩所惊艳?摄影中的色温知识你需要了解!
- 2018-01-02
- 3.27万
- [复制链接]
- 收藏(1)
- 点赞(2016)
- 评论(59)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最近,除了冯小刚的《芳华》大火之外,陈凯歌的《妖猫传》也蒸蒸日上,成为微博朋友圈的热门话题。而电影中体现出来的华丽服装、布景和温暖的色调,也备受称赞。
电影中,无论是皇宫里的极乐之宴,还是华丽的外景,总让人看了非常舒服。也许会有人留意到,这部电影不少场景用的都是温暖的色调。那么温暖的色调该如何调出来呢?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认识色温了!
什么叫色温?
根据官方的定义,色温是照明光学中用于定义光源颜色的一个物理量。即把某个黑体加热到一个温度,其发射的光的颜色与某个光源所发射的光的颜色相同时,这个黑体加热的温度称之为该光源的颜色温度,简称色温。
看完了定义,有点一头雾水?没事,我们继续来阐述。摄影中说的色温一般是指环境光源的色温,对于肉眼而言,5500K左右为白光,色温越低光色越偏暖(黄、红),越高越偏冷(蓝、紫)。
通过上图这个色温表,我们可以了解到,当色温越低的时候,颜色越暖。色温越高的时候,颜色越冷。很多人经常会把这个搞混淆。这是因为在潜移默化的思维中,温暖总是给人色温高的错觉。
以下面两幅图为例,第一张图颜色偏暖,是一张色温低的图。
而第二张颜色偏冷,是一张高色温的图。
色温的重要性
说起色温,就不能不提色温在照片中的重要性。我们知道了高色温和低色温,但是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1、控制画面的饱和度
相信不少人在后期修图的时候会发现,调节白平衡的色温会让画面的饱和度改变。暖色温会增加暖色的饱和度,降低冷色的饱和度;冷色温能增加冷色的饱和度,降低暖色的饱和度。
2、增强画面的通透感
对画面而言,通透感是非常重要的。而合理的色彩饱和与搭配,更能突出画面的质感与细节。
色温和白平衡
了解了色温,就不得不提一下白平衡。不同时间光线的色温各有不同,人眼能够校正和识别色彩的变化,但数字相机的感光组件却无法完成这一个工作,因此,相机需要对不同色温光线所造成的偏色进行校正,而这个校正的过程便称为白平衡。
一般来说,相机白平衡内置了如下模式:
自动(AWB)、太阳光(约5200K)、阴影(约7000K)、阴天(约6000K)、钨丝灯(约3200K)、日光灯(约4000K)、闪光灯(约6000K)。
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模式呢?
1、自动白平衡(AWB)
能比较准确地还原被摄物体的原本色彩。在正常的光线环境下(不管是自然光还是人造灯光),拍摄本身就具有相对正常色彩的物体时,我们都会选择自动白平衡。
2、日光模式
可以比较好地还原日光条件下现场的光源色,运用在想表现阳光味道和夕阳感觉的照片中,在黄昏的时候效果最为明显,推荐使用。
3、钨丝灯模式
适合在有电灯泡的地方或者在室内,这种模式一般会显得非常蓝,但有时候会导致一些画面显得重口味。
4、阴影模式
阴影模式下的照片橙色会很浓,非常适合拍摄漫天的云彩。
5、多云模式
多云模式比日光白平衡模式会稍稍暖一点,对于多数在直射太阳光下的室外拍摄是最佳的选择。
一个容易混淆的误区
在色温和白平衡上面,很多人时常会有这样一个困惑,既然色温越低颜色越偏暖,那么为什么在相机和后期软件的白平衡上,数值越低颜色越蓝呢?
想要澄清这个误区,就得把白平衡的概念再理解一边:对不同色温光线所造成的偏色进行校正,而这个校正的过程便称为白平衡。
所以,我们在调节相机或后期软件的色温数值时,这个数值越大色彩越暖,数值越小。这和很多人的理解是相反的。
注意,这个数值并不是指将色温调到这个数值,而是告诉相机:这是环境的色温值。
因此,当一张画面偏暖的时候,色温低,我们就可以在相机里设置3500K左右的数值,等于是告诉相机环境的色温值。而相机会根据这个数值往里面“填蓝色”,使得画面色彩趋于平衡。
这也是为什么看起来似乎相反的原因。
了解了色温和白平衡,你是不是对《妖猫传》这部电影有了更浓厚的兴趣?
添加您的旅行顾问
咨询 / 福利 / 报名活动
扫一扫查看手机版
扫一扫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