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南京旅游别忽略民国建筑大赏,一场关于金陵的风花雪月
- 2018-10-25
- 4.69万
- [复制链接]
- 收藏(16)
- 点赞(7)
- 评论(45)
前言
对于土生土长于南京的我来说,梧桐配民国建筑是我心中的最佳街景。漫步在这座斑驳的老城里,时常会诧异,自己到底身处在当代还是百年之前。各式各样的建筑幻化成另一种优美艺术和历史沉淀。虽然无法穿越到那个年代,但是透过它们我们能够窥探到那个时代的影子,建筑即时代的缩影。梁思成先生曾经说过“城市是一门科学,它像人体一样有经络、脉搏、肌理。”南京的这些民国建筑一定有如古城南京的筋脉一样不可分割。
来到南京,在斑驳了时光的南京老建筑里,做一场镜花水月般的民国梦吧。
南京为何有这么多民国建筑
相比于上海、天津、广州、青岛等城市,南京的民国建筑少了一些外来文化强加的色彩。
1917年,孙中山发表《建国方略》,盛赞南京“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之大都市诚难觅此佳境也”,决心营造一个理想中的首都南京。孙中山先生的宏愿,正是六朝古都20世纪民国范儿的历史源头。 直到1929年《首都计划》定稿,《首都计划》设想在宏观上采纳欧美模式,微观上采用中国传统形式,极富诗意,让人联想到汉唐气象,天人合一的中华大美。 所以南京的格局从那时候起便注定了。
南京的秋天是诗情画意的
《首都计划》里的城市格局
民国范儿——梧桐搭配民国建筑
“南京老路的繁华程度,跟路边法国梧桐的直径是正相关的。”俊秀挺拔的法国梧桐是南京一道有生命的标识,和南京的渊源极深,有人说“有法国梧桐的地方,就适合走路和停驻;春夏有亭亭青伞,足以庇荫思绪,秋冬有沙沙落叶,踩出满地韵律。世界上有两种城市,有法国梧桐、以及没有的;巴黎、上海、纽约、南京、伦敦、墨尔本,都因这树而有种气派。”
参天的梧桐树年龄已经接近百年,枝干很粗,形成一个Y字形屹立于街道两侧。来到南京的你会发现,梧桐和民国建筑简直是绝搭,一年四季都可谓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且独具美感,历史早已在时光里沉淀,留下那些泛着清辉的一砖一瓦。
秋天里肆意飘扬的梧桐落叶
时光似乎穿越百年
南京民国建筑风格
南京民国建筑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规格很高、类型很全面,是国内一些城市的租界建筑无法比拟的。中山大道建成时是世界第一长街,被誉为“民国子午线”,当时为了迎接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从中山码头一路运送到中山陵,因此得名。道路两旁除了梧桐树之外,最令人瞩目的就是各式各样的建筑。
南京的民国建筑按照流派划分为折衷主义、古典主义、传统中国宫殿式、新民族形式、传统民族形式及现代派六种。建筑样式既有北方端庄浑厚,又有南方灵巧细腻,参酌古今,兼容中外,融会南北,堪称西风东渐时期中外建筑艺术的缩影。
长江路的一处街景
颐和路的街景
民国建筑推荐——长江路片区
总统府
长江路上有一座历经六百多年沧桑的古建筑群,它既有中式的大屋顶建筑和四合院,又有西式平房和楼房,它就是闻名遐迩的总统府建筑群,也是来到南京必去的景点之一。园内平池倒映着楼阁榭舫,600年来,总统府里风云变幻,归德侯、汉王府,太平天国、两江总督都是它过去的名字。
1912年元月,孙中山先生在此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刻着天下为公四个字的总统府中轴线
从总统府的某一角度向远处望去
国民大会堂旧址和国立美术馆旧址
长江路的另一头则有两个并肩站立的建筑,国民大会堂旧址和国立美术馆旧址,美术馆主楼与西侧的“国民大会堂”一并设计,一同施工,这一相辅相成的建筑组群,代表着民国时期建筑的艺术水平。国立美术陈列馆的建筑设计,是从全国应征的14份设计方案中经过评选,并综合了其中一、二、三等奖设计方案的优点而产生的。 它吸收国外某些现代建筑的手法,整体上仍然体现出民族个性,显得庄重、朴素、大方。
国立美术馆(1936年建成)
人民大会堂在当时是规模最大,设施最为先进的会堂。坐北朝南,建筑立面是西方近代建筑常用的勒脚、墙身、檐部三段划分,而檐口和门窗却是传统的民族元素,建筑全部为钢筋水泥结构,与一墙之隔的江苏省美术馆浑然一体,交相辉映。墙体为斩假石,门楼上方镶嵌有“人民大会堂”5个斗大的金字。
人民大会堂(1936年建成)
中央饭店
每次路过长江路,都能看到这座红色外表的饭店,整体散发着与众不同的气质。中央饭店始建于1929年,曾经是民国时期最大最豪华的饭店,当年蒋介石与宋美龄常在此设宴,许多风云人物都与中央饭店有过渊源。红白相间的方格构图,经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依旧雅致大方。
中央饭店(1929年建成)
梅园新村
沿长江路一路向东,过总统府,随着愈发浓密的梧桐树荫深处,喧闹拥堵的马路逐渐安静下来。梅园新村的建筑平实低调,更像是居民区,但是千万不要小瞧了这里,内战开始前,以周恩来总理为首的代表团在这里同国民党政府进行了长达10个月零4天的谈判。这里现存33幢民国建筑,多为二层,砖混结构,青砖墙面,多折屋顶。我们虽然无法身临其境,却会在某个安静的下午,在这方寸庭院里捕捉到树影斑驳间的点点滴滴。
民国时期的多折楼顶
砖木楼房的建筑特色
路边的法国梧桐摇曳着叶子,灰色的墙砖平整细密,墙上的老虎窗跟现代的窗户几无差别,墙内是松柏、蔷薇和葡萄。梅园新村17号是中共代表团办事机构的旧址,30号是周恩来和邓颖超夫妇的寓所,附近还有白崇禧公馆、郑介民公馆等百余座民国老宅。
钟岚里
在梅园新村纪念馆南侧一街之隔,便是钟岚里。钟岚里建于1937年,民国时期是中南银行的职工宿舍,划归南京军区总医院管理后,一直是部队家属住宅小区。两层高的亮黄色,中西结合风格的公寓楼里。据说,在1946年国共南京谈判期间,这里曾是军统特务的监视站。很难想象得出来,在这些如今风平浪静的小窗之后,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月里,曾隐藏着多少双“狼的眼睛”。
门票价格:
总统府40元,其他免费(周一博物馆类景点均闭馆)
开放时间:
总统府:
3月1日~10月31日08:30-18:00;
11月1日~2月28(29)日08:30-17:00;
闭馆前1小时停止售票
梅园新村:
9:00-17:00
交通到达:
总统府:
地铁:南京地铁2号线或南京地铁3号线至大行宫站。
公交:从南京火车站乘坐 201、202、3、29、44、51、65、95、163、30、4路公交车均可到达总统府。
乘坐5、25、55、80、9路公交车在新街口或大行宫(大行宫北站)下,穿过南京图书馆也可到达。
民国建筑推荐——颐和路片区
都说“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这片民国建筑从高处俯瞰,宛如一个个秀珍模型。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别墅齐聚一堂,法式,美式,中式.......不一而同,一共有26栋,皆出自于不同的建筑师之手。行走其间,总能想到这样的画面,路口的黄包车刚好经过,渐行渐远。近处的红色邮筒越发醒目,笔直的电线杆、低矮的红墙和白房子相映成趣,民国的小洋楼是南京的独特风景。
从高处俯瞰颐和公馆
形式各异的民国小楼
地址:南京市鼓楼区颐和路1号(近鼓楼区政府)
公交:318路颐和路站
主要公馆:
颐和路:2号原泽存书库、8号汪精卫公馆旧址、15号菲律宾公使馆、18号、25号、29号苏联大使馆、32号澳大利亚大使馆、34号、38号、6号原陈布雷寓所(一)、罗马教廷公使馆(颐和路44号)、汪精卫公馆(颐和路38号);
宁海路:2号、5号马歇尔公馆旧址、11号原蒋锄欧寓所、14号巴西大使馆、15号瑞士公使馆、17号原刘嘉树寓所;
天竺路: 15号墨西哥大使馆、25号罗马教廷公使馆、3号加拿大大使馆;
武夷路:4号、13号原意大利大使馆;
天山路:39号原国立编译馆旧址;
珞珈路:50号原巴基斯坦公使馆、46号瑞士公使馆
民国建筑推荐——钟山片区
中山陵
南京的中山陵也颇为有名,它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寝,从空中俯瞰,宛如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由建筑设计师吕彦成设计而成。中山陵前临平川,背拥青嶂,东毗灵谷寺,西邻明孝陵,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博爱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融汇中国古代与西方建筑之精华,庄严简朴,别创新格。
中山陵(1929年建成)
美龄宫
美龄宫又俗称凤宫。是宋美龄的别墅,有“远东第一别墅”之称。整个建筑最为特别的是从天空中俯瞰好像是一串项链中的宝石。来到美龄宫,不但能看到蒋宋二人生活的印记,还能领略到夫人生平的爱好和事迹。如今房间内部的陈设依然按照原样布置,时光仿佛驻足在此已近百年。美龄宫的整体设计将传统建筑形式和新兴建筑材料结合,开创了民国建筑新的门派,在中国建筑史上都留下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主席官邸(1934年建成)
音乐台
音乐台一直承包着南京人的演唱会和音乐会活动,每年在音乐台举办的森林音乐会都场场爆满。从空中俯瞰,好像一把打开的扇子。它建于1932年至1933年,由关颂声、杨廷宝设计,音乐台是中山陵的配套工程,主要用作纪念孙中山先生仪式时的音乐表演及集会演讲。利用自然环境,充分吸收古希腊建筑特点,而在照壁、乐坛等建筑物的细部处理上,则采用中国江南古典园林的表现形式。从而创造出既有开阔宏大的空间效果,又有精湛雕饰的艺术风范,达到了自然与建筑的完美和谐统一。
秋天层林尽染的音乐台
门票价格:
音乐台10元,美龄宫30元,中山陵门票免费需要提前预约
开放时间:
中山陵:
周二-周日8:30-17:00;
周一祭堂维护不开放,只能走到陵门为止(如恰逢法定节假日则正常开放)。
音乐台:
3月-11月6:30-18:30,12月-次年2月7:00-17:30。
美龄宫
3月-10月6:30-18:30;11月-次年2月6:30-18:00。
交通到达:
交通:乘坐南京地铁2号线至中山陵下马坊站下车,出站可换乘景区观光车或沿博爱路步行前往。
民国建筑推荐——南京的各所大学
南京的各种大学内也有各种民国时期的建筑遗存,就连赵薇的《致青春》这部电影也是在南京取景的,除了学术造诣,校园风景皆是浓浓南京特色。在这里你可以找到“致青春”里的旋转楼梯,“人民的名义”中的礼堂........再次回到校园追忆从前,青涩稚嫩又年少轻狂。
东南大学的礼堂
东南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东南大学大礼堂,一片秋日美丽景色。这座矗立在校园中心的大礼堂,建筑造型宏伟,在众多的校园建筑中独具特色,是东南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从建立之初,东大的大礼堂就注定是个不平凡的存在。由英国公和洋行设计,新金记康号营造厂施工。如今,大礼堂一如往日的庄严肃穆,却成为东南大学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印刻在校徽上。
东南大学的碧绿色喷泉(1930年建成)
满目金灿灿的梧桐树环绕
方正对称的建筑格局
南京大学的主教学楼
南京大学鼓楼校区曾经是金陵大学的旧址。金陵大学以中国北方官式建筑风格为基调,主要建筑沿南北向的一条主轴线布置,在建筑物之间安排几何规则式的绿地、广场,与美国大学校园的特点相似。金陵大学建筑群至今保存良好。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金陵大学北大楼(1919年建成)
秋天的南大校园
南师大随园校区
南师大随园校区原来是曹雪芹祖上的宅子,1913年在南京诞生了一所蜚声海内外的大学——金陵女子大学,而这所大学也一度被海内外人士誉为“东方最美的校园”。校区规划设计由美国建筑设计师亨利·墨菲出任,中国建筑师吕彦直参与设计。七栋建筑依轴线对称而立,入口采用林荫道加强空间的纵深感,建筑造型采用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和结构采用西方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之间以古典式外廊相连接。中国式样,融合西方现代造法,覆以青瓦、黄墙、红柱,温润优雅。
金陵女大主楼(1923年建成)
门票价格:免费
开放时间:全天
交通到达:
(1)南京大学地铁:1号线到珠江路地铁站下,然后从广州路右拐,大约5分钟就可以看到南京大学南苑公交:1路,33路,游1都能到达
(2)南京师范大学
公交:3路、6路、91路等到广州路站下步行即可到达
(3)东南大学
公交:70、140、304路公交在东南大学站下即可到达;95、140、46路在进香河站下即可到达
结语
从上空俯瞰,南京的民国建筑们好像一颗颗宝石镶嵌在南京的城市中,像是一枚枚琥珀,温柔地包裹住曼妙的时光,又像是一个穿越百年而来的身着旗袍的少女,不声不响,立在窗前静静凝望。
每一座建筑背后都凝聚着建造者的心血,每一套房子主人的背后也有着说不完的故事。就连朱自清都说,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是时代侵蚀的痕迹,因国父建都而有的民国印记,都一一留在了城市里。时光流转,但依然能在这些老房子里找到一些点点滴滴。
添加您的旅行顾问
咨询 / 福利 / 报名活动
扫一扫查看手机版
扫一扫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