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特色建筑小众打卡点,南京博物馆、美术馆、展览大赏推荐
- 2019-06-29
- 3万
- [复制链接]
- 收藏(27)
- 点赞(10)
- 评论(48)
前言
南京的建筑很多,无论是具有民国风情的小洋楼,还是特立独行的现代建筑,它们都在南京的城市规划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建筑的线条变化多端,空间对称感十分强烈,一座建筑中也完全蕴含了这段历史,让人深感触动。来到南京,走一走南京的街道,抚摸这些沧桑的建筑,似乎都有时空穿梭的感觉。
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城市的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每一座博物馆,美术馆甚至是建筑都堆叠着不同朝代的历史痕迹,来到南京,我推荐你一定要走一走这些地方。
博物馆
江宁织造府博物馆
江宁织造府博物馆是座现代建筑与传统园林相结合的建筑,整个博物馆设计的主题是“白首相见江南”,风格是拟照诗句“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化形而来,展馆内有各种小型模型,更加活灵活现地展示了当时的场景。
在南京有种美丽的织物,她把绚烂的云霞织进了锦中, 千百年来被皇家宠幸,数百年前被写进《红楼梦》里。 她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南京云锦。
南京云锦因其图案美若天上的云霞而得名,位列中国三大名锦之首。历来为皇家御用品。 花团锦簇、灿若云霞的云锦给南京这座古都镶上了美丽的花边。云锦不仅是南京的骄傲也是全世界人类的共同遗产。
“红楼梦”展馆以博物馆的理念和方法、诠释与再现了红楼梦的经典。来到红楼场馆可以体会曹雪芹家族世代命运的兴衰跌宕和金陵社会的人情风俗,红楼梦里的人物都在这里一一得到还原。
南京师范大学也曾经是曹雪芹祖宅所在地,大行宫小学更是在挖掘的时候,挖出了红楼一角的碑,被判定为江宁织造府的西界。
通往博物馆二层,有条通往民国的时尚之路,当你进入旗袍馆时,一份浓浓的小资气息便扑面而来。 在旗袍馆漫步,会穿越时光,现代与民国交换、如梦似幻。
这里一比一的模型还原了江宁织造博物馆,依次望去,建筑内复建了织造署中原有的西池、楝亭、萱瑞堂、西堂等建筑。当时的江宁织造府大致分东为办公府衙,中为住家府邸,及西花园,包括西池、西堂、西轩、欄亭(会客厅)等景点,宛如世外桃源,周围高楼耸立,有种大隐隐于市的感觉。 萱瑞堂,相传康熙皇帝游江南时曾在此停留,这里直面织造府的水榭景观,是花园中不可多得的赏景地。
六朝博物馆
六朝博物馆前身是个客车站,再之前是民国时期的火车站,六朝时期这里曾经是建康城宫城遗址。
六朝博物馆则是由美国贝氏建筑事务所设计于2014年竣工完成。博物馆旁边是酒店,整个建筑融为一体,十分具有和谐的美感。
美术馆
江苏省美术馆
江苏省美术馆新馆由德国事务所于2010年竣工完成,简洁明快的形体和空间构成,被称为安静的艺术峡谷。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展览和演出,几何的明快线条,勾勒出建筑不同的美感。从地级市到全国的展览都很多,在这样的美术馆里走走停停都能感受到很棒的艺术氛围。
国立美术馆旧址
1936年建成的国立美术陈列馆,现更名为江苏省美术馆。国立美术陈列馆的建筑设计,是从全国应征的14份设计方案中经过评选,并综合了其中一、二、三等奖设计方案的优点而产生的。
吸收国外某些现代建筑的手法,整体上仍然体现出民族个性,显得庄重、朴素、大方。美术馆主楼与西侧的“国民大会堂”一并设计,一同施工,这一相辅相成的建筑组群,代表着民国时期建筑的艺术水平。
朱自清说,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是时代侵蚀的痕迹, 因孙中山先生建都带来的民国建筑,都一一留在了城市里。走在南京的路上依然能在这些老房子里找到一些点点滴滴。
旁边的人民大会堂曾经是蒋介石演讲的地方 ,在当时是规模最大,设施最为先进的会堂。国民党的很多次会议都是在这里召开的,整个建筑是西方近代建筑常用的勒脚、墙身、檐部 。 建筑全部为钢筋水泥结构, 与一墙之隔的江苏省美术馆浑然一体,交相辉映。
展览
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
梅园新村纪念馆前身是周总理曾经待的地方,由齐康老师于1990年设计而成,整个建筑与周围城市环境有机融合,“安定,平和,活跃而有趣的场景与肃穆,沉思的场景紧紧联系在一起。” 馆内的历史与当时那个年代密不可分。
走在展览里,每一样东西都可以一一追溯,让人追本溯源。因为是当年周恩来和邓颖超同志办公居住的地方,所以这里不仅能找到周总理的皮箱,大衣,还能找到他们为新人祝福写的毛笔字。
天空艺术馆
位于金奥购物中心五层的天空美术馆极富浪漫气息,精致地让人仿佛误入宫崎骏的天空之城。 整个艺术馆的风格设计简洁大方,空中点缀着几朵漂浮的云朵灯,与天空美术馆的天空二字不谋而合。
这里囊括了国内绘画,音乐,文学等领域的众多艺术家,宛如一场关于诗和画的盛宴。
下方是一些立体几何雕塑不规则地立在下方,有一种杂乱的美感。放眼望去,诗情画意。
诗是无声画,画是有形诗。这里的一切以诗画结合的方式,让我们身临其境。每幅画前的雕塑与诗画相得益彰,不仅是对空间的延展,也是对每一个作品的再次解读。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投影仪打到空白的墙面回响起无数名人在你耳畔读诗,光影浮现的美融化在氤氲的灯光下。
四楼艺术展馆更是以光影相结合的方式一步一景,邀请了数位艺人伴着柔和的音乐开始读诗。
天空艺术馆位于大楼内,闹中取静,小小的空间装修虽然简单,但因为这些画的存在,变得熠熠生辉,这里的展览都是免费的,不定时都会有专题展,非常值得一去!
高等学府
河海大学
河海大学的旋转楼梯十分地美,整片校园建筑由同济大学教授冯纪忠先生设计。
赵薇的《致青春》这部电影也在校园里取景过,任何一个场景都是绝佳的拍摄场地。
除了旋转楼梯,这里还有一个剪刀梯作为中庭的立面。总建筑面积约12层。让人感受到古建筑的独特魅力。
南京艺术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作为南京最出名的艺术院校,当然校园中处处弥漫着恰当好处的艺术氛围。南艺一百周年校庆之后校园内进行了扩建,是把之前的南京工程学院和南京艺术学院两所校园进行了整合,对原先所有的建筑进行了利用,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这个流线型的设计,就是南艺的美术馆和音乐厅的相结合。里面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演出展览设计。
这里是南艺的古罗马斗兽场式的广场,上面站立了一些古罗马时期的雕塑。
南艺的操场是盆地结构深深地嵌入进校园,夜晚有徒步走的居民,白天是挥洒汗水的足球小将们。南艺很小,但小而精致,建筑优美,中西合璧。
公共建筑
中山码头
中山码头的设立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的遗体特地从北京运送到了南京而建立,中山北路,中山南路,中山东路,中山南路,因此都以中山得名。这几条道路还广植梧桐,留下了无数佳,走在这条道路上,感受到的更多的是扑面而来的民国气息。
旁边的民国首都电厂旧址由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设计,具有比较高的工业遗产价值,站到上面还能通过望远镜望向对岸。天气晴好的时候望见的日落是蓝紫色渐层分布的。
中山码头的夕阳温柔地惹人沉醉,天气晴朗的时候,这里的夕阳被染上了五颜六色的色彩,淡紫、深紫、深蓝,美丽夺目,看着夕阳西下,仿佛是一颗鸡蛋黄跳跃到江面以下。
南京图书馆
南京图书馆前身为1907年创办的江南图书馆,是中国第一所公共图书馆。新馆由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总建筑面积约78000平方米,馆藏总量超过1200万册,是中国第三,亚洲第四大图书馆。采用了广场公共空间的延伸,空间双层双曲钢网架幕墙技术,现代感十足。
这个地方曾经是东晋的城墙,南京图书馆下方有很多的城墙瓦片。现在都被一一保存完好。透过这些玻璃,能更好地追溯历史。
鼓楼医院
鼓楼医院从医院创建于1892年,最早为美国教会的加拿大籍医学博士马林创办的西医院“马林医院”,1914年改为金陵大学鼓楼医院,是南京地区最早的一所西医院。
新建的鼓医门急诊大楼楼顶将设直升机停机坪,伤病人员可通过直升机直达急诊抢救。
书店
万象书坊
位于南大金银街8号的万象书坊,是个神奇的存在,隐藏在市井小巷当中,不仅是南大学子也是南京市民阅读休闲必去的几家书店之一。
万象书坊的店主魏明是南大毕业的学生,钟情于书店,书坊成立于2003年4月,后经历了三次搬迁,最终南京大学将校区旁的一块优质地带以低廉的价格租给万象。
万象经过多年努力从一家学术书店,成功转型为一家集图书、咖啡、音乐、电影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书坊。
万象书坊的整个空间分为阅读区和休闲区。看书乏了可以转换到休闲区去或者邀上三五好友喝茶聊天。
相比于先锋书店远扬的名气下不可避免的热闹与嘈杂,万象书坊更能给纯粹为了享受阅读时光的人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简洁的风格反而可以让读者更好地专注于眼前的书本,沉醉于文字的世界。
屋顶上有垂直吊下的灯,沿着玻璃摆放了一排高脚椅。桌椅一律是木质的,两面落地玻璃窗,整体的灯光偏暖色调,十分明亮。书店虽然看似不大,但却非常有层次感,跃层的设计有一种空中楼阁的感觉。
江东书房
作为一个社区型书店,它的一砖一瓦、一本书一张沙发都是众人合力众筹而来,但是气质和韵味却一点也不输其他商业性质的书店。
它隐没在闹市之中,屋前树木郁郁葱葱,屋内藏着一个与世隔绝的静谧之地。门前还有遮阳伞和木质桌椅,给来往的路人提供歇脚的地方。
推门而入,青花瓷的桌布、木质的桌椅、半卷的竹帘、翡翠绿的台灯、墙上挂着诗和画,书柜里是精致的藏品,每一处细节都能体会到书屋主人们的细致和心思。
江东书房的地理位置离河西万达和地铁站很近,径直往江边走到达睿城社区即可到达。可以在工作日的午后或夜晚下班路上的转角处与它邂逅,续写一段不一样的读书情缘,也可以在某个周末的下午点上一杯咖啡或奶茶,静静地和心爱的书籍消磨一下午的时光。
这里的书籍按照出版社分类,藏书约2000多册,均是从全国各家书店精选而来,大多与时下热门的人文社科、艺术、设计、音乐和生活美学相关。
在书店可以看书、品茶、发呆,也可以举办小型沙龙、展览或读书会,江东书房,正是一处让灵魂短暂栖息的住所。
从开业的第一天起就有人关心这样的非营利性质书店是否能活下去,愿更多人的能加入到众筹书店的队伍中,成为他们小小的志愿者或只是一个来书房看书的读书人。
结语
对于土生土长于南京的我来说,行走于南京的道路之上,粗壮的梧桐树搭配百年前的民国建筑总能给予我无尽幻想。漫步在这座斑驳的老城里,时常会诧异自己到底身处在当代还是百年之前。
建筑对我而言无亚于一种优美的艺术和历史的沉淀,虽然无法穿越到那个年代,但是在不同时期的建筑里我们能够窥探到那个年代的影子,建筑就是时代的缩影。
添加您的旅行顾问
咨询 / 福利 / 报名活动
扫一扫查看手机版
扫一扫下载app